对话

中国供应链管理软件应用与市场观察

上海科箭软件公司总经理刘斌先生专访

2012-03-05e-works 黄培 丁贤芳

732

    上海科箭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专注于ERP与供应链管理软件领域。科箭自主研发的Power WMS仓储管理系统和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多次荣获国内供应链管理软件奖项。近日,上海科箭总经理刘斌先生接受e-works总编黄培博士的专访,全面探讨了中国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应用与市场情况,并重点介绍了TMSWMS领域内国内外知名厂商的特点。

 上海科箭公司总经理 刘斌

上海科箭公司总经理 刘斌

一、我国供应链管理软件应用的特点

    刘斌先生在谈及国内供应链管理软件应用情况时,从三个角度说了他的看法。首先,企业运营模式决定供应链管理重点;第二,供应链管理软件应用凸显行业特点;第三,国内供应链管理软件聚焦供应链执行。

    1、企业运营模式决定供应链管理重点

    刘斌指出,供应链管理软件涵盖面广,各类型企业均能应用,但根据各类企业运营模式不同,供应链管理软件应用的侧重点有所区别。零售企业重分销、制造企业重协同、第三方物流企业重流程监控。

    大型零售企业如苏宁、国美等企业补货机制复杂,大型的零售分销系统应用是其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前的分销系统已趋于成熟,零售企业一般会采用外购的方式进行分销系统的构建。

    制造企业通常以ERP系统为数据核心,向外拓展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和TMS(运输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并通过信息平台构建或系统集成的方式完成各系统互联。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系统范围广、应用周期长、协同复杂。制造企业会根据自身管理条件和信息化实施基础对供应链管理各模块分布实施、逐步推进。他们可以采用一家公司的不同模块软件,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好地实现系统集成,但在软件和功能的选择上有局限性;更多时候,制造企业是采用多家信息化厂商的主打模块产品,充分利用各厂商的性价比优势,但随之而来的系统集成问题,也是CIO所头疼的。

    第三方物流企业流程监控是其核心。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的影响下,既感受到机会也感受到挑战,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处在市场洗牌阶段。一方面积极应对业务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快递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并积极尝试新技术,完善快递流程的全环节监控。刘斌认为信息技术是快递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进一步加大自建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

    2、供应链管理软件应用凸显行业特点

    刘斌认为,汽车、机械、服装、医药、烟草等产品的特性不同,物料的状态也不太一样,所以对供应链模式的要求具有差异性。汽车与机械行业聚焦信息协同、服装行业聚焦库存管理、医药行业聚焦冷链运输管理。

    汽车与工程机械行业中运输协同软件应用非常热门。包括一汽、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在内的大型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协同软件和第三方的物流承运商以帮助其管理厂内物流业务。第三方承运商按照运输系统软件的信息需求,将零配件提前准备,并通过标准的物流器具按照一定的节拍送到生产线旁,或者每个生产工位上,实现JIT/JIS的物料补给。

    服装行业的业务流程复杂繁琐,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且大量的款式、颜色、尺码管理使运作的复杂性成倍增加。特别是对于大型服装制造企业来说有效的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医药行业的冷链物流是其核心,冷链物流中TMS系统与各项新技术应用是其管理的关键。将RFID温度标签技术与GPS技术、冷链信息系统相融合,运输过程中货物温度记录数据读取之后将自动上传至温控数据信息平台,客户可以随时上网下载与之相对应的记录数据,从而实现货物在途信息查询、实时温度监控和地理位置跟踪。

    3、国内供应链管理软件聚焦供应链执行

    刘斌先生指出供应链管理包括对供应链的事务执行和对供应链进行计划与规划。供应链执行指的是供应链实际的操作和运营管理,如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包括WMS(仓库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DMS(配送管理系统);供应链计划包括供应链网络优化、需求计划、配送计划、制造计划、排程计划等。

    刘斌先生说:“当前的供应链软件多集中应用在供应链执行,其中WMS(仓储管理系统)占供应链比较大的份额,近年来WMS应用需求较多,科箭在这一方面有完整解决方案。”提到供应链计划层面软件应用缓慢的原因,刘斌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市场变化快。计划赶不上变化,是造成供应链计划软件在中国实施难的主要原因;第二,市场需求不旺盛。企业对计划层面的管理本身了解不深,对此层面软件所能达到的效果还处于观望状态;第三,技术限制。供应链计划层面的管理软件中往往涉及很强的数学逻辑分析,目前国内还缺乏专业做供应链管理规划和计划的人才和技术。

二、WMS较为成熟,TMS仍需成长

    刘斌先生认为ERP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国外的软件巨头有其技术和行业优势,而国内的金蝶用友在中国模式上拥有其典型特性。其他的软件厂商除非在功能或者行业上有很强的特征,否则很难胜出。相比而言,供应链管理软件市场起伏不定,各类子系统软件随行就市,受市场需求波动较大。

    刘斌向我们谈了他对TMSWMS软件的市场格局的看法。他认为TMS系统在国内还不成熟。主要是因为国内的市场还未形成,运输管理系统大多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使用,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在此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专门做运输管理系统、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厂商还没有。目前,国内在该系统上比较领先的三家厂商是科箭、唯智和博科,国外是甲骨文的G-LOG。另外在比较大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中,Infor在国内没有专业独立的TMS,它是基于WMS延展的软件;Manhattan和红草原在国内也不推广其TMS系统。

    相比TMS,刘斌认为WMS在中国的市场比较成熟。从最早的EXE开始,WMS系统在中国发展了至少有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历史。(EXE最早被SSA收购,后来SSAInfor收购)所以,在中国市场中既包括有InforManhattan、红草原这样的大型国际公司,也有在市场存活三年以上的国内软件公司包括科箭、富勒、博科、唯智等。另外,用友、金蝶的管理软件产品中也有部分供应链管理软件产品。

三、仓储管理需要专业的WMS系统

    “在ERP模块中也有库存管理,但为什么有了ERP还需要专业的WMS系统呢?”刘斌先生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管理的方式不同。ERP是从财务和成本的角度进行库存管理,而WMS主要管理仓库的执行出发。WMS对货物入库、出库、存储、调拨、包装等操作过程进行管理,这在ERP系统中没有办法体现;

    二、库位划分不同。在ERP系统中未对“库位”进行进一步细分,如果仓库面积小,可以靠增加条码来满足管理要求。但仓库面积超过一定值后,人脑对仓库中具体的库位记忆有限,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的WMS对其进行库位精细化管理。

    三、硬件集成不同。WMS往往和条码、DSP、自动化传输设备等硬件集成度高,从而可以实现仓库管理的高效率。

后记:

    在采访中刘斌表示软件企业是属于传统产业,目前公司取得可喜的销售增长,但随着软件企业盈利点的持续走低,科箭也在积极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他本人非常关注SaaS模式和移动应用技术。他向我们透露,未来,科箭将在互联网上定制服务,比如手机下载科箭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后,能实时查看货品签收情况、KPI承运报表等等。

    与更多以ERP为核心业务的软件厂商相比,科箭公司专注于供应链管理软件方向,并师夷长技与全球第三大管理软件提供商-Infor公司合作,不断扩大公司规模,在业界小有名气,希望科箭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在为企业提供供应链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同时,取得更加优秀的业绩。

 刘斌总经理与黄培博士的合影

刘斌总经理与黄培博士的合影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