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深入,领先的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业务转型。特别在大型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研发、生产及销售模式的变革正在成为趋势,以数据为核心的业务驱动模式正在逐步形成。2016年5月26日,在贵阳举办的第二届大数据产业峰会上,e-works总编黄培博士专访了戴尔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国庆先生,请他就当前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挑战进行解读,同时,还就戴尔在中国市场的战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戴尔全球副总裁李国庆先生
从私有化到收购EMC,目标远大
戴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以IT直销享誉全球,早期主要以PC、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销售为主,并为个人及企业用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支持。近几年,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IT技术的蓬勃发展,IT产业模式发生剧烈变革,戴尔开始走上变革之路。从2013年私有化到2015年宣布收购EMC,经过一系列极具战略性的市场运作,如今的戴尔几乎无所不包,产品线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数据中心、商用客户端、移动/BYOD、互联安全以及IT支持和生命周期服务等。可以说,今天的戴尔已经从一家以硬件销售为主的传统IT厂商转型为一家端到端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再一次站到了全球信息产业的最前沿。
对于并购EMC,戴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曾表示,不同于其它一些公司的收缩或拆分,,戴尔和EMC采用了截然相反的做法,通过合并后的公司为下一代工业革命提供核心技术基础架构。此外,戴尔和EMC文化都很相似,业务上可以实现互补。作为一家私有公司,戴尔可以展开长期投资,而不必受制于每一季的财报限制。
在李国庆看来,通过收购EMC,使得戴尔为企业提供更加完整的端到端IT服务。通过简化企业的IT环境,让企业能更加专注于业务创新。李国庆指出,“戴尔的目的是整合高可靠、高可扩展、高性能、低拥有成本的未来就绪的端到端IT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实现关键IT及业务目标。”

图 1 未来就绪企业云联盟
李国庆谈到,“为了让戴尔的解决方案能满足更为广泛的行业用户需求,戴尔正在与行业专家、合作伙伴进行深入探讨,充分利用行业专家以及合作伙伴在各个行业的丰富经验和资源,帮助企业应对IT转型过程中的挑战。”
在本次峰会上,戴尔公司宣布成立‘未来就绪企业云联盟’就是这一思维的体现。戴尔正在携手国内云计算行业领先的供应商来共同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构建中国混合云技术生态,为中国的客户带来更加切实有效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戴尔中国4.0,扎根中国
戴尔1995年进入中国,1998年将直线订购模式引入中国,并于当年在厦门设立中国区总部,组建中国客户中心,业务涵盖商务机生产工厂和全部电话直销项目。2000年迁入目前所使用的永久性厂房。从1995年到2000年是戴尔中国1.0阶段。这一阶段,戴尔的工厂落地中国,为后续深化业务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0年后,戴尔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并成立戴尔中国设计中心,加强了戴尔台式机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2007年开始发展合作伙伴和销售渠道,寻求进一步深化本土合作,这是戴尔中国2.0阶段。
从2007后,随着云计算、虚拟化以及移动计算等技术掀起了新一轮IT浪潮,戴尔开始从PC制造商向端到端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为更好的实践战略转型,2013年戴尔走上私有化之路,并继续深化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这一阶段戴尔实现了渠道的多元化,并持续发力中国企业级市场。这是戴尔中国3.0阶段。
从2014年开始,戴尔作为端到端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业务涵盖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战略领域。2015年戴尔宣布“在中国,为中国”戴尔中国4.0战略,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深化与本地各方的战略合作,融入本地IT生态系统,戴尔中国已经进入4.0时代。
2015年9月,戴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迈克尔•戴尔先生来华宣布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戴尔中国4.0战略,具体内容包括:今后5年将在中国市场投入1250亿美元,将对中国进出口额贡献约1750亿美元,在中国直接或间接支持超过100万个工作机会;将戴尔创投基金引入中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与本地合作伙伴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的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同成立“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继续加强壮大在中国的研发团队,成立专为中国市场服务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研发中心,并继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图 2 戴尔中国4.0
戴尔先后在厦门和成都建立了两家工厂,还在昆山建立了一个代工厂。戴尔中国4.0战略的核心就是戴尔要继续深耕在中国。戴尔产品研发、物料采购和制造都在中国。
此次,迈克尔•戴尔先生来到中国贵阳,并强调将加速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戴尔中国4.0战略,足见戴尔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此同时,作为戴尔中国4.0战略的一项重要进程,在第二届大数据博览会期间,戴尔公司还宣布了推动云计算发展的四大新措施,包括:
1.正式启动戴尔未来就绪的中国“任意云”战略;
2.携手云计算产业领先的提供商成立未来就绪企业云联盟;
3.戴尔公司与京东集团携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云计算及服务领域建立全面业务合作伙伴关系,以更好地支持中国客户在云转型领域的需求,助力物联网的发展及构建智慧园区;
4.为贵州乃至西部发展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提供支持,助力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
李国庆认为,“戴尔的战略转型正好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互联网+’战略相契合,这既为戴尔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戴尔加速融入本地IT生态系统提供了机遇。目前,戴尔已经逐步将主要制造和研发能力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戴尔的第二大市场,未来戴尔在中国的本土化趋势只会加强。”
基于这样的定位,戴尔中国已经推出了‘生态合作伙伴计划’与‘渠道合作伙伴计划’。在2015年2月,戴尔与贵阳市政府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6月,戴尔与清华同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展开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的合作。在渠道发展方面,戴尔将继续深耕细作,深入 T4-T6 市场,随着渠道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戴尔也将更加深入植根本地商业生态系统。
李国庆强调,“合作伙伴是戴尔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互惠互信、共同发展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是戴尔未来成长引擎的关键之所在。戴尔庞大而稳定的合作伙伴体系,正在全力支持着戴尔为中国带来全球专业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高效IT策略。”
未来,戴尔将继续大力发展渠道业务,不断加大对合作伙伴的支持投入。利用简单、灵活且优化的合作伙伴渠道计划,将奖励计划与教育和培训相结合,帮助合作伙伴更加深入地了解戴尔的最新技术和服务,继而成长为优秀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最终实现其与戴尔长期而稳定的合作。
以最佳实践服务中国制造
李国庆表示,“戴尔既是IT企业,同时也是一家高科技制造企业,戴尔即以IT服务于制造企业,同时也是自己解决方案的实践者。戴尔深刻理解制造企业的IT应用需求,并通过自身实践不断优化解决方案,力争把最成熟优质的解决方案提供给企业。”
李国庆认为,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智能制造战略的推进,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实践已经开始,但仍然有很多企业对智能制造实践所需的支撑条件认识不够深刻,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理解不够全面,缺乏真正理解大数据的专家。制造业的业务比较复杂,从研发、生产、管理和销售,所有的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不同业务过程产生的数据差异极大。比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会形成仿真数据、试验数据;在生产制造过程会采集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而在质量分析、能耗监测以及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果没有对这些数据理解非常深刻的专家,仅仅依靠一套软件或硬件,是无法有效的挖掘并利用这些数据的。戴尔正致力于帮助中国制造企业解决好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问题,挖掘工业大数据的价值。
李国庆强调,“任何新技术在开始的推广和普及阶段都会面临诸多挑战,就像当初云计算的出现一样,但如今再看,云计算模式已被很多企业使用。这就在于云计算能够实实在在的给企业带来价值,才能在各方的努力推动下落地。”
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已被企业所认可,缺乏的是专业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戴尔通过对EMC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推出了大数据技术分析平台。该平台以SAP HANA技术框架为基础,在戴尔的整个生产、销售、市场等各个业务环节中都得到充份的验证。

图3 戴尔大数据技术框架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以及智能制造战略的推进,智能化设备、系统和终端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企业的工厂,未来的制造企业每天都会产生庞大的设备运行数据和业务数据,对数据的及时分析和处理能帮助企业不断的优化管理和生产流程,并对市场的需求进行预测。这即考验着制造企业,也给戴尔这样的供应商提出了新的挑战。
采访过程中,李国庆反复强调,“制造业是戴尔的立足之本”。为了支持中国制造业转型,戴尔正在积极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及行业专家合作,推进戴尔解决方案在制造企业的落地。不管是与英特尔成立‘戴尔中国大数据联盟创新实验室’,还是与中国本土企业组建‘未来就绪企业云联盟’,都是在为这个目标服务。
李国庆介绍,为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制造实践,戴尔已经在成都建立了全球应用中心。工厂采用了戴尔端到端IT解决方案,在保持惊人高效率的同时,也使工厂IT成本大幅下降。李国庆最后表示,诚挚欢迎e-works邀请企业家到戴尔工厂参观考察。
后记
李国庆拥有20多年的IT从业经验,对IT产业的发展有着独到而清晰的认识,并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通过与李国庆沟通,使我深深感到,作为全球IT界的翘楚,戴尔公司扎根中国的决心与志存高远的战略。制造在中国,创新为中国,作为中国的企业公民,戴尔公司必将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贡献独特的价值。

e-works总编黄培博士与戴尔全球副总裁李国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