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途科技(SOTOS TECHNOLOGY)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化研发整体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上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一家”数字化设计服务公司”。2010年,增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咨询服务业务,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进行深入探索;2015年,自主协同软件品牌COLYST问世;2017年,COLYST产品进军移动端,工程问题管理APP-I2问问发布;2019年,适途科技已经完成向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提供商转型。目前,除上海总部外,同时在重庆设有技术和销售中心。

发展历程
适途科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适途科技拥有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DES)、智能化研发和工程服务(IES)两大业务板块。业务覆盖数字化产品规划、数字化产品设计、数字化产品制造等方面,借助“平台+服务”,依靠在数字化研发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全方位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两大业务板块
基于长期在制造研发领域的深入研究,适途科技认为,协同应该是来自于数据、人、业务、产业链的四个层面,从而都达到数据共享、设计协同、流程协同、产业链协同。其中,数据协同,是需要构建“一站式”数据安全共享的管理平台;设计协同,是需要构建上下游创新协同设计交互应用的管理平台;流程协同,是需要构建企业间产品开发流程协同的管理平台;产业链协同,是需要构建面向企业价值链协同的服务应用平台。

协同的四个阶段
适途科技推出的自主品牌COLYST是基于对协同的深入思考,经过潜心研究和探索,其协同设计产品系列包含企业间工程协同与数据交互平台-I2CONNECT,竞品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I2BENCHMARK,材料数据智能转换工具-I2CAMDS,产品协同设计云平台-2DESIGN,以及工程问题管理APP-I2问问。

自主品牌COLYST
截止2020年,适途科技主要聚焦在交通运输行业,已成功服务了220+客户,客户包括上汽通用、泛亚汽车、上汽大众、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上海汽车、观致汽车等汽车主机厂和延锋安道拓、华域汽车、麦格纳、联合电子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客户地图已覆盖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华南、西南等多个地区。

客户地图
当前,国内汽车行业的研发设计正处于从结构设计向性能设计、逆向设计向正向设计转变的阶段,而整车/系统零部件的开发和制造非常复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能够快速有效的研发出符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产品,迫使各企业采用先进的方法和工具,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流程效率。因此,各大整车/系统零部件厂商都纷纷实施PLM系统,来管理产品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复杂、多变的工程信息。这也正是PLM解决方案的长处所在。
PLM是一种以产品为核心的企业战略性的解决方案,它应用一系列业务解决方案创建、管理、分发和使用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帮助企业改善产品开发流程和产品开发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由于传统PLM软件动辄上百万甚至千万的价格,不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中小零部件设计企业所能接受,再加上传统PLM软件规模庞大,维护复杂,且多适用于大型企业内部,也很难适应中小企业需,现有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国有设计辅助的管理系统仍需部署到企业内部,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因素的限制,在IT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有限,所以也较难满足需求。可以说中小企业在协同设计这方面仍是非常落后,这极大地影响了产业效率。
国内汽车PLM行业业务发展方向
总体来说,国内汽车PLM行业业务发展两大方向,一是PLM+ERP一体化企业信息化发展,此方向实现的是企业内的信息化统一管理;二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无缝协同工作,即构建企业之间产品管理和生产管理协同桥梁,实现数据及时、准确、有效的交互,彻底清除信息孤岛,使业务更清晰。
但是,第二个方向,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和系统并不多,且与企业的业务脱离严重。适途科技旗下的产品协同设计云平台-I2DESIGN的核心和优势正在于此。其为整车/系统零部件的中小零部件设计企业内部协同设计、企业间供应链协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市场潜力巨大。

智能协同设计软件平台服务
假设一家整车研发中心,下属一级供应商有500家,每年若有50个整车研发项目,一个整车开发项目的涉及到零部件数量为2000个,每家供应商有10名工程师,需要与整车厂进行协同交流,则每一家主机厂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万,另后续每年有近1500万的系统维护费用。若有10家主机厂,则市场规模将非常可观,其中还未计算一、二、三级供应商所形成的供应链协同的市场规模。
此平台主要是构筑一个面向有设计能力的中小企业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协同设计软件平台服务(I2Design),帮助中小企业不断提高企业协同研发设计效率,提升产品研发数据管理水平。企业无需安装维护,仅需注册账号、简单设置,即可使用平台服务。致力于:
●与企业的CAD设计工具的对接,实现设计工作的平台化
●在线可视化技术研发与应用;
●统一的协同设计平台的构建,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的高效研发数据管理平台;
●企业研发设计数据在不同系统时间的信息流的传递。

与企业的CAD设计工具的对接
关键技术:
●基于Spring Cloud与SpringBoot结合的作为核心应用框架,借助元数据驱动技术快速实现业务模型设计,提供云原生的微服务架构支持,通过对HTML5、ES6、CSS3等前端技术支持,可以很好的提供跨平台响应式的多语言前端界面,在移动应用、传统PC上都有出色的表现;
●Web层架构选用Spring MVC,提供了构建Web应用程序的全功能模块。利用依赖注入及控制反转的框架特性,Spring MVC框架是高度可配置的,而且包含多种视图技术,例如JavaServer Pages(JSP)技术、Velocity、Tiles、iText和POI,同时对于RESTFul接口以及移动APP都有很好的支持。Spring MVC框架并不知道使用的事什么视图,所以不会强迫您只使用某一项特定的前端展示技术。Spring MVC分离了控制器、模型对象、分派器以及处理程序对象的角色,这种分离让它们更容易进行定制;
●数据层的处理采用了MyBatis的解决方案,不仅是一个支持普通SQL查询,存储过程和高级映射的优秀持久层框架。MyBatis还消除了几乎所有的JDBC代码和参数的手工设置以及结果集的检索。MyBatis使用简单的XML或注解用于配置和原始映射,将接口和Java的POJOs(Plain Old Java Objects,普通的Java对象)映射成数据库中的记录。
●约定优于配置的设计思路。对于新增的对象类型系可自动的提供相应配套功能,从而为后期开发的速度和稳定提供了保障。
●大量采用先进的IT技术,特别是很多非功能性的技术解决方案采用了市场上成熟的开源产品进行改造后为我所用。这样既保证了这些技术点的程序稳定可靠,同时又减少了大量从底层开发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无缝协同设计
PLM系统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十年前,国外各大汽车主机厂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就已经开始构建了满足自身业务需求的PLM系统。在实施PLM系统后,企业的流程效率普遍提高了30%-50%,并成功地将产品开发时间缩短了30%。为了能与进口车竞争,国内车企也相继引进了PLM系统。头部企业2003年就开始陆续实施了PLM系统,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PLM系统也在这些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不仅是车企,在航空、机车、快消品等领域,也已经有大量的企业意识到协同研发设计的重要性,陆续启动PLM系统选型及应用。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上下游企业(包括零部件设计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产车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击败进口车,不仅仅需要在财力雄厚的汽车主机厂中实施PLM解决方案,还要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上下游企业都能通过更先进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整个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I2DESIGN正是解决了上述问题,可以实现无需企业安装维护,仅需注册,就达到让中小企业内部进行协同设计工作,提高研发效率,提升数据管理水平。推进实现上下游企业都入驻服务平台,达到企业间的无缝协同设计,即构建企业之间产品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协同桥梁,实现数据及时、准确、有效的交互,彻底清除信息孤岛,使业务更清晰。
通过I2DESIGN,汽车零部件等工业设计企业的产品研发时间可以比单纯靠设计工程师手工管理设计数据、使用线下方式沟通设计意见的时间缩短30%以上,这可增强我国工业设计领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为设计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可提高产品、服务的竞争力,增加出口;将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我国设计服务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设计、工业机械设计等)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更可以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上市,提升经济活跃度,增加社会就业,拉动内需。设计服务产业发展了,可以相应促进“工业4.0”概念得到更进一步的充实,真正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同时,这一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上下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如钢铁工业、石油工业等。

提供业务最佳的实践的功能
由于软件行业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不高,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相关产品更新速度会较快,加上同行业公司的模仿也比较普遍,这些从技术层面上都给软件的发展带来了风险。适途科技将坚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及时对新版本的软件做著作权登记;及时打击市场上出现技术盗版甚至软件盗版行为;深入研究软件安全技术,技术准备充分,提高软件本身的抗跟踪能力确保技术领先;加大研发力量,制定长期的研发计划,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过硬、及时用户跟踪等措施赢得客户的认可,以提高项目产品的知名度。
国产核心工业软件发展建议
近三十年来,国内核心工业软件市场逐步被国外软件垄断。打破国外垄断,改变被动局面,发展自主化国产核心工业软件已成上下共识。四个“错”造成国产工业软件困境。一是,技术需求与机构设置产生巨大错位;二是,资金需求与投资方向产生巨大错位;三是,发展模式的错位;四是,研究成果积累的缺失。
国产核心工业软件发展的关键聚焦在了资源之上,基础资源是保障核心工业软件发展的绝对重要因素,如何利用好现有但分散的资源,快速奠定核心工业软件基础,在短期内将差距缩短到二十年之内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例外,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仍是重中之重。以政策鼓励发展建议区分产品研发型、项目服务型、销售咨询型核心工业软件相关企业,重点扶持以产品研发为主攻方向的企业。调研收集相关企业的发展规划、产品规划,以及产品持续升级维护的策略与计划、市场推广模式等重要信息,筛选有前途、有能力、可扶持的种子企业。
[此部分内容摘抄整理自【工业软件行业观察】微信公众号的《国产核心工业软件发展可行途径思考与政策建议》,作者丁升]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