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强调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旨在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当前,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应用等前沿技术的深化应用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我国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乃至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各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发布了《工业4.0》,日本在《2014制造业白皮书》中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英国发布了《英国制造2050》等。
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中国必须前瞻布局、主动应对。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战略和战术的一个行动计划。既立足当前,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又着眼长远,着眼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围绕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前瞻部署了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描绘了未来三十年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梯次推进的路线图。
为了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需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特别是对于离散制造业而言,相对于流程行业自动化水平薄弱,直接谈智能制造是不切实际的。目前,已有大批离散制造企业,从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开始,逐步提升企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此外,《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了紧跟技术浪潮的其他重点领域,包括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e-works认为,《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各行业亟需结合本行业发展现状,细分阶段性发展目标。通过加快推动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完成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跃迁和攀升,进而实现国家整个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
相关链接:
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
苗圩: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工信部等牵头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速推进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