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熊电器:产品创新平台,打通业务脉络,提升运营效率

2025-01-31e-works整理

437阅
本文为“2024年度中国智能制造最佳应用实践奖”参评案例。本次活动将评选出2024年度,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带来突出效益的最佳实践工程,全面介绍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步骤、重点与难点、获得效益等,分享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供广大制造业行业企业学习供鉴。
一、企业简介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小熊电器”)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广东顺德,是一家专注于创意小家电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其产品涵盖厨房小家电、生活小家电、个人护理小家电、婴童小家电等四大品类,细分品类超过60个,市面销售产品超过500款。公司员工总数为4000多人(2023年数据)。公司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品牌500强”。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图1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二、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现状

       小熊电器自2015年以来分步实施了ERP、OA、PLM(研发管理)、EMS(费用管理)、资金管理、客服售后管理系统、e-HR(人力资源管理)、MES(制造管理)、WMS(仓库管理)、QMS(质量管理)、注塑MES、GOMS(海外营销)、营销中台、数据中台、SRM等核心业务系统。信息化持续投入并在近年来加大力度,年均信息化投入超过千万元。

       自动化装备也是智能制造重要的一环,需要结合产品的设计特性和工艺要求,循序推进。2019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小熊电器的资本实力得到增强,相关募投项目进展顺利,公司持续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建造智能化数字化工厂,推进更多智能制造产线的改造,目前覆盖旗下5大生产基地,已投入自动化生产装备总数超过400台套,其中养生壶自动化生产线和切碎机自动化产线已达到国内顶级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制造精益化、自动化。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小熊电器已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系统应用的体系。

       1)设备数据采集:通过设备开放接口和物联网络,已实现关键生产装备的数据采集,为MES数据应用、看板和报表提供数据源支撑。例如在注塑MES中,实现了278台注塑机的数据采集。

       2)系统数据集成应用:小熊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核心,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形成的企业核心数据的基础上,根据集团各层级的不同管理要求,将研发、产品、制造、营销、服务、成本与管理的不同业务系统数据进行了相应的集成与数据共享,从而推进精准营销、精益制造和精准库存。

       3)业财一体端到端数据融通:小熊已建立从营销渠道业务到供应链仓储物流,再到账务结算对账全链路一体化有效管控的业务流程、多维度管理逻辑子库库存,并满足账务需求,提高营销业务系统处理效率和财务结账效率。

三、参评智能制造项目详细情况介绍

       1.项目背景介绍

       业务痛点-产品开发管理

       1)项目管理:

       缺乏统一平台:项目管理依赖线下会议,研发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开会,任务下达不明确,责任管理不到位,完成情况无系统反馈,交付物未归档。

       问题记录不完善:项目问题及整改结果通过纸质记录,未形成知识库。

       评审流程不规范:评审流程未关联项目及结构化数据,线下审批后扫描存档。       

       2)图纸管理

       无统一管理库:图纸手工关联物料,效率低,版本管理混乱,更新不同步。

       手工创建PDF图纸:图纸存放在多个地点,更新易遗漏。

       3)零部件管理

       缺乏标准化规则:新增物料参数、属性无限制,易生成相似物料,造成浪费。

       系统流程分散:申请、审核、创建在不同系统,易错漏。

       物料属性管控不足:无法跟踪新增物料状态,未与项目关联,无法按项目统计。

       4)BOM管理

       未与设计工具集成:手工录入效率低,易出错。

       无状态管理:无法区分试制、试产、量产BOM,易造成呆滞物料。

       无版本比较功能:无法直观分辨变更差异,影响效率。

       5)变更管理

       系统流程分离:变更申请及审核在OA,TC需重新录入,协同困难。

       未驱动协同:变更后无法驱动内外部协同,需人工通知,易出错。

       数据未结构化:变更申请数据手工统计,效率低,无法长期保存和追溯。

       6)供应链协同

       图纸发放及变更依赖人工:效率低,版本更新传递易出错。

       零部件状态无法反馈:送样数量、质检状态等信息需人工问询。

       外协任务未纳入管理:任务进度无法跟踪,延期影响需人工评估。

       业务痛点-产品运营管理

       1)产品上市管理

       进度未系统管理:依赖产品经理线下安排,任务下发及进度反馈需人工跟进。

       关键状态未驱动协同:产品状态更新无法通知其他部门,需产品部中转。

       2)产品资料管理

       缺乏结构化管理:多人编辑在线文档,信息不规范,易泄漏。

       资料共享困难:不同部门重复制作资料,文件管理无审核及版本控制,信息不准确。

       存储方式不安全:资料通过共享盘及百度云盘管理,权限及流向难以控制。

       3)产品运营管理

       信息更新不规范:多人编辑在线文档,信息不准确,易泄漏。

       价格及状态未系统管理:产品价格申请未与系统关联,无法查看实际售价。

       资料共享及存储问题:重复制作资料,文件管理无审核及版本控制,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数据分析分散:无法在线查看产品相关的销售、品质、投诉等数据。

       鉴于上述背景以及小熊公司的业务现状,认识到与传统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不同,公司不仅需要构建一个传统的研发管理平台,还必须建立一个以产品为中心的运营平台。基于此,我们启动了“小熊产品创新平台项目”。
 
小熊企业数字化内核
图2 小熊企业数字化内核

       2.项目实施与应用情况详细介绍

       “小熊产品创新平台项目”总体的项目目标可以概括为“一横一竖”:一竖:重构产品研发平台。一横:共创产品运营平台。
 
整体规划
图3 整体规划
 
数据分析平台
图4 数据分析平台
 
产品创新平台核心功能模块
产品创新平台核心功能模块
图5 产品创新平台核心功能模块

       1)产品管理

       产品统一管理: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资料库(产品图片/视频/食谱/上市资料等),沉淀公司产品资产及规范化产品资料的制作、更新、分享机制。

       品类/运营属性:除技术参数外,管理产品上市阶段、运营过程中各部门及平台报新需要用到的属性,作为产品唯一的信息渠道。

       常见问答:管理产品的常见问答库,供客服、运营使用。

       变更全链路:产品属性修改、研发设计变更等会产生产品历史版本,便于后续查看、追溯、还原;PIP系统对产品资料的新增/删除/替换都会更新产品历史。

       产品信息订阅:PIP系统的每个用户可以自行订阅需要关注的产品,接收产品的新内容、变更、上市通知。

       2)上市管理

       上市项目在线管理:按职能制/项目制定义上市模板,管理上市项目过程。

       上市任务可视化:建立项目计划及进度管理,规范化定义上市需要管理的阶段及任务,在线完成任务并关联到系统单据/附件交付物,新品上市过程可视化。

       上市任务跨部门在线协同:通过在线业务单据及流程拉通各部门在线协作,为上市必备的资料做准备,减少因跨部门沟通问题、准备不及时导致的项目延期。
 
上市项目管理
图6 上市项目管理

       3)价格管理

       ○产品价格统一管理,在线的价格管理,新品增改查的及权限的管理。

       ○提升价格报备的及时性,确保唯一价格标准,方便各渠道价格协同。

       ○权限管控,型谱只能查看所负责产品的价格信息保障信息安全。

       ○历史价格记录,方便后期针对性地分析,如活动的有效性/价格与销售量内在关系等。
 
价格型谱表
图7 价格型谱表

       4)企业级变更管理

       通过PLM系统重构小熊的工程变更流程,拉通变更过程的跨部门审批流程,研发、品质、工艺、PMC、产品等多个部门评估变更方案、变更影响。

       多种变更一个流程:工程变更申请单集成物料/图纸/BOM变更。

       变更影响可视化:实时获取ERP在制工单、在途采购订单、库存等数据,列出受影响范围,作为变更方案决策依据。

       自然切换:BOM变更时将原编码作为替代料通知ERP优先消耗。

       变更通知供应商:物料、图纸变更自动产生变更通知。

       自动触发核价:物料、图纸变更自动触发SRM系统核价申请。
 
工程变更流程
图8 工程变更流程

       5)研发-供应链协同管理

       通过系统拉通研发新物料打样、送样、样品确认、核价流程,实现跨部门在线协同,搭建图纸外发平台,实现供应商在线自助查询、下载图纸。研发-供应链协同部分,涉及单据及流程如下:

       ○单一来源供应商申请

       ○新物料策略与打样申请

       ○前期研究打样申请

       ○模具核价与开模申请

       ○新物料核价申请
 
研发协同在线化
图9 研发协同在线化

       3.效益分析

       通过小熊产品创新平台项目的实施,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运营管理、标准化管理、跨部门协同等多个方面提升了效率。

       产品生命周期及产品资料管理:改变了产品资料“满天飞”的现状,产品资料有了统一的来源。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资料库(产品图片/视频/食谱/上市资料等),沉淀公司产品资产及规范化产品资料的制作、更新、分享机制。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研发-供应链协同管理:为产品开发过程的打样、开模、核价等需要与供应链协同的流程,通过系统打通,消除流程断点,跨部门及公司内外部高效协同,取得了明显的效率提升。
 
流程效率对比
图10 流程效率对比

       零部件及标准化管理:通过产品创新平台的实施,共整理了产品分类电器152类、非电73类;零部件分类:总分类248项;电子件分类:73类;梳理参数属性规则3472条。通过6轮的数据清洗,编码总数从11万下降至7.6万(平均每个编码的管理成本约为800元)。为小熊的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责任编辑:程玥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