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朱建军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CIO

2025-01-31e-works整理

239阅
本文为“2024年度中国制造业优秀CIO”参评材料。本次将评选出在企业成功规划和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带领各方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制造业企业的优秀CIO。
一、企业简介

       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尔滨汽轮机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56 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的2项——电站汽轮机和船用主动力装置的生产基地,是以设计制造高效、环保、清洁能源为主的大型煤电汽轮机、核电汽轮机、船用主动力装置、重型燃气轮机及30MW 燃压机组、工业汽轮机、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储能设备、控制保护系统设备、辅机设备等系列主导产品和服务的国有大型发电设备制造骨干企业,产品性能居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占地面积55.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38.7万平方米。现有在岗员工约3000人,拥有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管理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具有一流的科研开发能力和生产制造实力,整体装备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备5000万千瓦的年综合生产能力,并形成了以1000MW超(超)临界煤电、核电等系列机组为代表的各种等级、各种型号电站汽轮机、工业汽轮机、轴流风机、储能设备及重型燃气轮机和30MW级燃气轮机的批量制造能力。
图1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图1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二、CIO个人简介

       朱建军,现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就职哈电汽轮机公司以来,从事工艺工程师、工艺处处长助理、重装分厂厂长助理、生产部副部长、工艺处处长、主机分厂厂长等职务。 任公司副总经理以来一直负责公司数字化建设工作,组织形成了哈电汽轮机公司2023年—2025年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内容。
图2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CIO 朱建军
图2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CIO 朱建军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任公司副总经理以来一直负责公司数字化建设工作,组织形成了哈电汽轮机公司2023年—2025年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内容。

       高标准规划叶片加工智能化车间,实现中小叶片从毛坯到成品的无人干预状态下的全序自动化加工。中小叶片全序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线获全国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创新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

       完成高温螺栓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建设,实现了多个工序的一体化集成;完成材质及硬度自动检测线投产,实现热处理后棒材5个工序的产线一体化集成。

       多型自动化焊接装备研制实现运用,新开发高压部套焊接、插管部套焊接、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胀焊等多个自动化接单元,焊材消耗降低明显,质量稳定性提升显著。

       大力推广运用高端数控机床,新引进高端数控机床27台套,开发重型轮槽铣、重型转子车等机床数控化功能,推进重型关键设备加工过程少无人值守。重型汽轮机装备加工装配数字化车间获批省2024年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

       推广智能仓储单元运用,结合公司场景,共计建成智能立体仓2套、智能回转仓3套、智能刀具柜6台套,提升库存信息透明率、物流配送效率。

       提高电站现场作业工具的自动化程度。通过数字化移动工厂建设,实现了现场检修周期能力提升;转子等关键部件现场加工能力明显提升。

       建成WMS数字化物料管理系统。完成了MES制造执行系统及SCM移动供应链系统在外协计划和现场作业方面的优化工作。实现了从SAP采购订单、到WMS系统的物料收货、库存、发放,再到MES系统的计划、领料、制造、检验,最后到SCM系统供应商进度和质量反馈。打通了物料业务全流程,提高了计划管控的准确性。

四、近2年在企业主要推进的智能制造项目

       中小叶片全序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线从2023年2月形成可研报告后开始建设,最终在24年建成由20余台小型五坐标综合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组成的中小叶片自动化生产线以及配套智能立体库,实现中小叶片精加工过程无人值守,加工后自动检测、物料自动配送、智能存储,自动采集车间各项数据通过看板显示分析。提升20%产能,叶片加工稳定性提升至99%以上,实现3项中安全风险点有效管控,中小叶片五坐标综合加工中心人数实现优化80%,长叶片五坐标综合加工中心加工集群实现优化40%。
图3 中小叶片全序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线
图3 中小叶片全序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线

       中小零部件产线2023年2月形成可研报告后开始建设,最终在24年建成。包括2组上下料工作台、4台车铣复合机床、1台6轴关节臂机器人、1套清洗烘干设备、1套激光标识打印设备。实现螺栓、螺帽等关键中小批量零部件产能提升80%,质量99%以上稳定性,大幅降低外协费用。
图4 中小零部件产线
图4 中小零部件产线

       焊接数字化单元2023年2月形成可研报告后开始建设,最终在24年建成。运用熔池视觉实时监测熔池的状态,帮助操作者实时便捷准确判断焊接质量并及时调整焊接参数。控制系统组件的协同工作,实现对焊接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使用焊接操作架支撑和固定待焊接的高压部套,数字化控制系统控制焊接机头、送丝机构、行走装置完成焊接工作,同时应用熔池视觉进行监测并实时反馈优化,确保焊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图5 焊接数字化单元
图5 焊接数字化单元

       2023年2月形成可研报告后开始建设,最终在2024年11月实现采购库房侧上线并与ERP以及MES等系统集成。24年物料库存数据35311项,生产作业732123项,参与协同的供应商407家,共反馈了271台机组的进度和质量信息。
图6 数字化物料管理系统
图6 数字化物料管理系统

五、个人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体会

       智能制造必须从一开始就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以确保企业全体员工理解智能制造的意义和目的。这有助于确保资源和力量都集中在最重要的方向上。数据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机制,以支持实时决策和优化生产流程。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智能制造不是某一个部门的独立工作,而是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打破信息壁垒,促进跨部门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形成企业合力,推动智能制造的落地。要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不断更新和升级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以确保企业始终处于技术前沿,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员工的技能提升和适应能力至关重要。企业要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具备所需的数字技能和思维方式,从而顺利过渡到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的推进应采取渐进式实施,而不是一次性大规模改造。可以选取部分生产线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再进行全面推广,以降低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进行效果评估,并根据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这可以帮助企业更灵活地应对变化,确保智能制造的成功推进。
责任编辑:吴婕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