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由e-works数字化企业网组织的“2025湖南标杆智能工厂考察”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考察由e-works常务副总经理李翔带队,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讲解和深度探讨交流,考察团不仅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行业领先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最佳实践,也共同学习智能工厂的建设与落地之道。
第一站: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4月16日上午,e-works湖南标杆智能工厂考察团一行来到本次考察的第一站——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总裁助理李志鹏、首席数据官傅杰、BPIT软件开发负责人刘郸、AI负责人寻其锋、项目经理秦灿热情接待了考察团一行。
两辆三一重工的泵车组成寓意“欢迎来访”的手势
三一重工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等;其中,混凝土设备为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大吨位起重机、旋挖钻机、路面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而且,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及数智化转型先锋,三一重工是唯一一家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认证的重工行业企业,拥有北京桩机工厂和长沙18号工厂2座全球“灯塔工厂”。
考察团先后参观了三一展览馆和三一重工18号工厂,并就三一集团的智能制造实践与经验展开了深入座谈交流。
在三一展览馆,考察团详细了解了三一集团的发展历程及主要产品。1989年,三一重工的前身企业诞生于湖南涟源茅塘乡大同村的一间厂房里,一开始做的是特种焊接材料。1991年“三一集团”正式得名,寓意“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此后,三一怀揣这一宏伟愿景,实施“双进”战略——进入大城市、进入大产业,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
考察团参观三一展览馆
馆内,被誉为“世界泵王”的拖泵产品,颇为引人注目。据介绍,国内300米以上的高楼,80%由三一混凝土设备完成混凝土施工,500米以上的高楼,全部由三一泵送设备完成泵送任务。
世界泵王
此外,馆内还展示了三一集团的电动叉车、换电搅拌车、双钢轮压路机、纯电动自卸车、纯电动洗扫车等产品,并真实还原了三一参与智利救援及福岛救援的情景,彰显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创业之初的筚路蓝缕,凭借坚毅决心艰难开拓,到如今凭借创新与拼搏,成长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者,考察团团员被三一的故事所深深触动。
智利救援情景还原
走进三一重工18号工厂,“大”是给人的第一观感。作为三一王牌产品“泵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三一重工18号工厂厂房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单体生产厂房。而且,厂房内重型部件和大型生产设备众多,从生产线下线的产品也体型庞大,最长的臂架可以达到86米。不过,厂房虽然大,但却极具柔性。工厂充分利用柔性自动化生产、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规模化的工业物联网(IIoT)等技术,建立起了数字化柔性化的重型设备制造系统,实现了“一块钢板进,一台泵车出”。
考察团在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合影
工厂内的数字化大屏引得考察团团员们驻足观看。它犹如一个智慧中枢,展现着“现场、现物、现实”三现数据。通过这块大屏,不仅可以实时监控整个工厂的生产状况,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生产进度、质量检测数据等,也能看到灯塔工厂实况,实时了解生产运营情况。C端客户设备互联功能,则使得三一能够实时掌握已售出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售后运营数据也在大屏上清晰呈现,包括设备维修记录、售后服务响应时间等,有助于三一不断优化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座谈交流环节,三一集团总裁助理李志鹏首先以“AI引领:三一创新实践与产业赋能”为主题,具体介绍了三一集团的数智化发展历程及智能制造与AI应用实践。
三一集团总裁助理李志鹏
据介绍,在数智化方面,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三一已奠定了良好的数智化基础,有效支撑了业务的快速发展。在智能产品方面,三一已围绕工程施工过程,融合网联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工程施工可视化、多车集群化作业。在智能制造与智能运营方面,三一已建设了多个灯塔工厂,引领了行业智能制造升级,同时搭建起工业互联网平台来高效采集、汇聚海量设备与系统数据,并借助先进建模技术实现精准数字孪生,赋能生产运营迈向新高度。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三一集团也正围绕“数智化产品、数智化运营、数智化智造”三大方向,积极推进AI技术应用,且取得显著效果。例如,工序级自动排程软件提升排程效率;智能套料提高钢材利用率;IOT工时定额精准计算工时,降低成本;配件需求预测优化库存;视觉检测突破多项技术;洞察数据平台生成高质量报告;数字人、多语种翻译、智慧导购、售后服务助手等应用提升服务体验,助力业务发展。
随后,李总与BPIT软件开发负责人刘郸、AI负责人寻其锋还共同就考察团团员在推进智能制造与AI应用方面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深度且充分的交流研讨,也为考察团团员们推进智能制造与AI应用理清了思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引。
座谈交流环节
考察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未来会将在三一重工学到的经验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智能制造与AI应用路径,推动企业向更高水平的数智化迈进。
第二站:山河智能装备集团
2025年4月17日上午,e-works湖南标杆智能工厂考察团来到本次考察的第二站——山河智能装备集团。山河智能由中南大学教授何清华领衔创办于1999年,现为世界500强企业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山河智能通过深化“一点三线“战略布局,即聚焦装备制造,布局工程机械、特种装备和航空装备三大产业,已发展为以上市公司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以长沙为总部,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并成功跻身于中国机械工业100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50强、世界挖掘机20强、世界支线飞机租赁企业3强。山河智能副总经理朱建新和山河智能运营中心信息化部部长龙贞热情接待了考察团一行。
考察团在山河智能合影
龙贞部长首先以“离散装备制造业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为主题,为考察团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深入阐述了山河智能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宝贵经验。
他提到,工程装备是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产品,不同装备在设计理论、制造工艺、作业场景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种高度离散化的产业特征,使得各类产品形成独特的价值链体系。面对这一行业特点,山河智能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围绕智能制造目标,从六个维度推进数字化工程——从研发、管理、制造到产品,进而辐射到服务及施工全链条,构建起高端装备制造生态闭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随后,龙贞部长详细介绍了山河智能在制造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研发数字化、产品智能化,施工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数字化助力园区管理以及AI应用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与成果,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思考感悟。
龙贞部长为考察团做主题分享
分享结束后,考察团团员们还结合自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困惑,与山河智能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考察团在山河智能座谈交流
交流过后,考察团先后走进了山河智能展厅和中型挖机装配车间。在展厅里,考察团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详细了解了山河智能的发展历程和产业布局,并深深被其“先导式创新”理念所吸引。与跟随式创新不同,山河智能倡导的“先导式创新”,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自主创新之路,贯穿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山河智能打造出众多特色鲜明、差异化十足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的多样需求,赢得了客户赞誉和市场认可,更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规模与实力与日俱增,在全球装备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逐渐成长为全球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力量。
考察团参观山河智能展厅
踏入中型挖机装配车间,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生产画面映入眼帘。据介绍,凭借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赋能,这个“智慧车间”每隔约20分钟就能产出一台产品。车间里还藏着不少令人惊叹的“黑科技”。比如,自动拧紧机、底架翻转机、自动加油机等设备的应用,让很多关键工序实现了自动化。就拿底架装配中的紧固螺栓工作来说,过去至少需要两名钳工费力使用力矩扳手操作,现在借助自动拧紧机,一名工人就能轻松完成,而且还能精准追溯到每颗螺栓的拧紧人员。
更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智慧车间”有一个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神经中枢”——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订单能快速、精准地分解到各个工位。工人完成操作后,只需在操作台上按下“报工”按钮,当所有绿灯闪烁,半成品便会自动传送至下一工位,确保了生产现场有条不紊地运行。
考察团在山河智能厂区参观
此次考察,通过与山河智能围绕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展开深入交流,以及对展厅和车间的实地参观,考察团团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应用和管理经验,也对自身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纷纷表示将把这些宝贵经验带回去,推动自身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