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造粒挤压机组是用于生产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各种塑料颗粒的设备。这些颗粒可进一步加工成塑料制品,如管材、板材、薄膜、注塑制品等;造粒挤压机组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化工、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
同向双螺杆造粒挤压机组主要由加料装置、减速机、双螺杆及芯轴、机筒、齿轮泵、水下切粒装置、干燥装置、振动筛分装置等所组成;通过减速机输出轴驱动芯轴螺杆完成物料挤压、剪切、塑化、熔融、传输等工序。螺杆是分段设计制造的,就像“糖葫芦”一样“串”在芯轴上;由于其工序不同,作用不同,每段螺杆的结构尺寸,如长径比、螺距、压缩比等设计参数也不同,这就导致了每段螺杆上所承受的扭矩和弯矩也不相同,这些个扭矩和弯矩沿芯轴轴向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芯轴与螺杆之间采用渐开线外花键和渐开线内花键的连接方式传递扭矩;芯轴与减速机连接端有轴承支撑,芯轴另一端即芯轴端头则处于浮动状态。芯轴螺杆DEM模型如图1~图3。
注: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离散单元法
图1 同向双螺杆芯轴DEM模型
图2 同向双螺杆芯轴DEM模型
图3 同向双螺杆芯轴DEM模型
芯轴与螺杆元件是造粒挤压机组的核心零部件,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制成。但由于其结构受力复杂工况环境恶劣,断裂事故时有发生。针对相同年产能力的造粒挤压机组,仅从芯轴选材对标的角度,国内外同类规格型号的产品其芯轴材料还是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为:德国芯轴用材为1.2343(DIN17350标准),日本芯轴用材为SKD6(JIS G4404标准),美国芯轴用材为H11(ASTM 681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957:2018标准则给出了与材料1.2343和SKD6性能相当的材料为X37CrMoV5-1,见表1。
表1 与材料1.2343和SKD6性能相当的材料为X37CrMoV5-1
相比中国同类规格型号的芯轴用材则为G4335V(非标)。目前G4335V并未列入GB/T 1299工模具钢标准内,但GB/T 1299标准却给出了与国外同类材料相对应的是4Cr5MoSiV,见表2。
表2 本标准牌号同ASTM,JIS,ISO标准牌号对照表
由表1和表2可知,芯轴材料可选用1.2343(德国DIN17350标准),或者SKD6(日本JIS G4404标准),或者H11(美国ASTM 681标准),或者X37CrMoV5-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957:2018标准),或者4Cr5MoSiV(中国GB/T 1299标准)。这些个材料的合金元素和力学性能基本相当。也就是说造粒挤压机组国产化替代,其芯轴用材应该选择国产材料4Cr5MoSiV,而不是非标的G4335V。
目前发生过几次断轴事故的芯轴用材恰恰就是G4335V。设计为何如此选材?芯轴选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不选择国标规定的材料而选用非标材料?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从国内外同类材料的不同合金元素的占比,及其对芯轴结构综合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耐磨性,表面硬度以及抗蠕变能力等诸方面的影响角度,利用AI来做进一步解读。
二、问AI问题
芯轴是造粒挤压机组核心零件。芯轴的设计用材分别为德国的1.2343(DIN17350标准),日本的SKD6(JIS G4404标准),美国的H11(ASTM 681标准),中国的4Cr5MoSiV(GB/T 1299标准),以及中国的G4335V(非标)。
若想做好芯轴材料国产化替代,首先要搞清楚这五种金属材料中它们的化学成分含量是否基本一致,我们需要知道化学成分对上述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材料力学性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材料屈服和强度极限曲线、工艺稳定性、以及耐腐蚀性对标分析等,尤其需要特别注意不同元素如C、Cr、Mo、V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例如碳含量高会增加硬度和耐磨性但可能降低韧性,钼和钒对高温性能的影响等。关于温度变化的数据可能需要引用文献或相关标准中的典型值,但若查不到具体数据,可能需要AI发挥算法优势定性描述其影响趋势。关于中国G4335V非标材料,我们想知道它的工艺稳定性如何,这里可能需要结合其化学成分,给出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以及加工时的注意事项等。由于中国的G4335V为非标材料,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等可能与中国标准中的4Cr5MoSiV材料相同,因此在AI无法得到G4335V工艺参数的情况下,也可以明确要求借鉴4Cr5MoSiV的工艺参数,或者要求G4335V必须提供详细的材料实测数据后方可选用。
上述所有性能参数对标分析和加工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等,是芯轴材料国产化替代必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要求AI根据其综合所有分析与对标,给出国内外五种材料选用的优先级排序以及相关意见与建议。
根据人的设计理念、思路与方法,本文给设计了8个问题,要求AI逐题解答;相关数据以表格形式展示便于理解。8个问题如下:
问题 1:请对标分析上述材料中的合金元素占比并用表格显示
问题 2:请对标分析每一种材料的合金元素对芯轴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
问题 3:请对标分析上述五种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规律
问题 4:请描述上述五种材料屈服极限随温度变化规律,尤其是G4335V
问题 5:请描述上述五种材料强度极限随温度变化规律,尤其是G4335V
问题 6:请解释G4335V,如何考虑工艺稳定性
问题 7:请分析每一种材料的合金元素对芯轴的耐腐蚀性,耐磨性,表面硬度以及抗蠕变能力的影响
问题 8:根据上述综合分析,请对上述五种材料进行使用的优先级排序
以下是AI经过多次训练后给出的解答。
三、AI DeepSeek-R1回答
已深度思考(用时26秒)(思考过程略)。
问题 1:五种材料的合金元素占比(表格)
表3 五种材料的合金元素占比
注:G4335V并非GB/T 1299标准中的正式牌号,可能是企业或行业内部对4Cr5MoSiV的非标命名,两者合金元素完全一致。
问题1点评:
表中数据基本准确;但由于G4335V为非标准材料而未能查到相关数据,故只能将G4335V看作等同于4Cr5MoSiV材料。
问题 2:材料合金元素对芯轴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
德国的1.2343
◆C (0.38-0.42%):高碳含量提升硬度和耐磨性,但略微降低韧性
◆Cr (4.8-5.5%):增强抗氧化性和耐蚀性,与Mo协同提高高温强度
◆Mo (1.2-1.5%):细化晶粒,提高抗蠕变能力和高温稳定性
◆V (0.3-0.5%):形成细小碳化物,提升耐磨性和抗回火软化能力
日本的SKD6
◆C (0.32-0.42%):平衡硬度和韧性,适合中等冲击工况
◆Mo (1.0-1.5%):高温抗蠕变能力优异
◆V (0.3-0.8%):与Mo协同细化晶粒,提高耐磨性和高温强度
美国的H11
◆Mo (1.1-1.6%):略高于其他材料,高温性能更优
◆V (0.3-0.6%):抑制晶粒粗化,增强抗疲劳能力
中国的4Cr5MoSiV与中国非标的G4335V
◆C (0.35-0.45%):与H11接近,耐磨性良好
◆Si (0.8-1.2%):提高淬透性,但过量可能降低韧性
◆Mo (1.0-1.5%):高温抗蠕变能力中等
问题 2点评:
针对每种材料的合金元素含量及其作用分析,清晰指出每种材料的性能优劣;但由于G4335V为非标准材料而未能查到相关数据,故只能将G4335V等同于4Cr5MoSiV。
问题 3:综合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规律
表4 综合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规律
问题3点评:
表中数据表明,国产材料4Cr5MoSiV相比于国外同类材料性能偏下;由于G4335V为非标准材料而未能查到相关数据,故只能将G4335V等同于4Cr5MoSiV,其性能偏下。
问题 4 & 5:屈服极限与强度极限随温度变化(定性曲线)
表5 屈服极限(典型值,单位:MPa)
表6 强度极限(典型值,单位:MPa)
曲线趋势:
◆H11和1.2343 高温性能最优,尤其在500-600°C区间
◆H11和1.2343高温性能最优,尤其在500-600°C区间
◆4Cr5MoSiV/G4335V在600°C以上性能下降较快,适用于中低温工况
问题4 & 5点评:
表中数据表明,常温时,国产材料4Cr5MoSiV其强度极限和屈服极限相比于国外同类材料分别低6.7%~15.1%和9.1%~16.7%;工作温度由25°C升到400°C,国产材料4Cr5MoSiV其强度极限和屈服极限相比于国外同类材料降幅较大。由于G4335V为非标准材料而未能查到相关数据,故只能将G4335V等同于4Cr5MoSiV。
问题 6:G4335V工艺稳定性考虑
热处理工艺:
◆淬火温度需控制在1020-1050°C,避免晶粒粗化
◆回火温度建议?550-600°C?(两次回火),以消除残余应力并稳定组织
加工工艺:
◆高钒(V)含量导致切削难度大,需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或涂层刀具
◆建议预硬化处理(HRC 30-35)后再精加工,减少变形
焊接与修复:
◆焊接需预热至?300-400°C,焊后缓冷并回火,避免裂纹
问题 7:合金元素对特定性能的影响
表7 合金元素对特定性能的影响
问题7点评:
表中数据表明,相比于国外同类材料,国产4Cr5MoSiV的耐腐蚀性和抗蠕变能力均为中;G4335V上述性能等同于4Cr5MoSiV。
问题 8:使用优先级排序
◆H11 (美国):综合高温强度、抗蠕变和耐磨性最优。
◆1.2343 (德国):高温性能接近H11,欧洲应用广泛。
◆SKD6 (日本):性能与H11相似,但成本略高。
◆4Cr5MoSiV (中国):性价比高,适合中低温工况。
◆G4335V (非标):与4Cr5MoSiV性能一致,但需谨慎验证成分
AI DeepSeek-R1总结:
◆极端高温工况:优先选择H11或1.2343
◆中低温或成本敏感场景:推荐4Cr5MoSiV
◆G4335V:需确认其实际成分与4Cr5MoSiV一致后方可使用
四、AI豆包回答
已参考45篇资料深度思考(思考过程略)。
问题 1:五种材料的合金元素占比(表格显示)
表8 五种材料的合金元素占比
问题1点评:
表中数据准确来自于最新国内外相关标准值;但G4335V为推测数据。
问题 2:合金元素对芯轴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
碳(C):
●提高硬度和强度,但过量会降低韧性
●1.2343和H11的较高碳含量(0.36-0.43%)增强耐磨性,但需平衡韧性
铬(Cr):
●提高淬透性、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
●各材料Cr含量4.75-5.5%,增强抗氧化性和抗蠕变能力
钼(Mo):
●细化晶粒,提高高温强度和抗回火软化能力
●1.2343(1.2-1.5% Mo)和H11(1.1-1.6% Mo)表现更优
钒(V):
●形成碳化物,提高耐磨性,细化晶粒增强韧性
●1.2343(0.9-1.1% V)和4Cr5MoSiV(0.3-0.6% V)提升综合性能
问题2点评:
以C及主要合金元素为对象进行其作用分析,未给出G4335V合金元素含量。
问题 3:综合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规律
表9 综合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规律
问题3点评:
表中给出在温度≤600°C时,4Cr5MoSiV高温强度保持性良好,具备中高韧性和良好耐磨性;而G4335V高温强度保持性为中等(推测),韧性和耐磨性均为中等,不如4Cr5MoSi。芯轴选材时须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 4:屈服极限随温度变化规律(以G4335V为例)
G4335V:
●室温屈服强度:约1200MPa
●随温度升高(200-500℃),屈服强度逐渐下降至600-800MPa
●因Cr/Mo含量较低,高温下软化较快,抗蠕变能力较弱
问题4点评:
AI数据明确指出,在200°C~500°C时,G4335V屈服极限由常温的1200MPa下降到600~800MPa,降幅达50%~66.7%,高温下软化较快,抗蠕变能力较弱。芯轴选材时须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 5:强度极限随温度变化规律(以G4335V为例)
G4335V:
●室温抗拉强度:约1500MPa
●温度升至500℃时,强度降至900-1000MPa
●高温下碳化物稳定性较差,导致强度下降明显
问题5点评:
AI数据明确指出,在500°C时,G4335V强度极限由常温的1500MPa下降到900~1000MPa,降幅达60%~66.7%,高温下碳化物稳定性较差,强度下降明显。芯轴选材时须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 6:G4335V工艺稳定性考虑
●热处理敏感性:需严格控制淬火温度(1000-1050℃)和回火工艺(550-600℃)
●加工性能:较高硬度需采用硬质合金刀具,避免加工硬化
●焊接性:需预热和焊后热处理以防裂纹
问题 7:合金元素对耐腐蚀性、耐磨性等的影响
表10 合金元素对耐腐蚀性、耐磨性等的影响
问题 7点评:
相比于国外同类材料,表中给出了G4335V/4Cr5MoSiV在耐腐蚀性,耐磨性,抗蠕变能等指标中均处于中下的评估。芯轴选材时须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 8:使用优先级排序
●1.2343 (DIN17350):综合性能最优,高温强度和耐磨性突出
●H11 (ASTM 681):与1.2343接近,适用于高负荷高温环境
●4Cr5MoSiV (GB/T 1299):性价比高,适合一般工况
●SKD6 (JIS G4404):耐腐蚀性稍弱,适用于中等负荷
●G4335V:工艺稳定性较低,建议用于非关键部件
AI豆包总结:优先选择1.2343或H11用于高要求芯轴,4Cr5MoSiV为经济替代方案。
五、芯轴选材国产化替代的建议
同向双螺杆造粒挤压机组芯轴断裂原因涉及诸多因素,譬如:芯轴材料力学性能随温度升高是否降幅很大,芯轴材料耐磨耐腐蚀和抗蠕变能力是否满足恶劣工况要求;芯轴与机筒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加工精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等等。本文仅从芯轴选材的角度,通过学习研究AI DeepSeek-R1和AI豆包两个AI工具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对芯轴选材国产化替代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同向双螺杆造粒挤压机组芯轴材料国产化替代,理应选择4Cr5MoSiV (GB/T 1299)。尽管其性能稍逊于国外同类材料,但毕竟为国标材料且有“据”可查。而G4335V为国产非标材料,缺少数据支撑,其各项性能指标和工艺性只能推测或者等同于4Cr5MoSiV,这为芯轴可靠性设计埋下安全隐患。
※即使是硬要芯轴选择国产非标材料G4335V,则需要类似于4Cr5MoSiV材料的充分的试验数据,以便于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而非盲目类比,无“据”可查。
※综合AI工艺稳定性分析与材料选择排序,芯轴材料国产化替代应慎选G4335V;但可用于非关键零部件设计。
※关于芯轴材料的选择,设计者碍于面子或者惯性思维,对国产化替代方案,不好意思或者不愿意亦或不敢发出大声质疑,但AI不会“沉默”,敢于为你发声,为你呐喊!可以说出你不好意思或者无法说出的真心话。
※设计者须充分利用AI大模型优势,综合分析评估已经被替代的国产化芯轴使用环境与状况,同时做好整个机组的振动、芯轴介质温度及承载扭矩等诸多参数实时监测与AI数据分析,确保芯轴乃至于整机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