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简介
济南动力部是中国重汽发动机两大专业生产基地之一,厂区占地面积27.185万平方米,生产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产品主要包括:WD、MC系列柴油机、燃气发动机、再制造发动机、发电机组等。生产制造过程主要包括缸体、缸盖、曲轴、齿轮室、飞轮、飞轮壳、连杆等七大总成加工,以及整机装配、调试和涂装。
中国重汽发动机核心总成及零部件全部实现了集团内自制,以先进的生产装备和工艺、TS16949质量体系、精益生产方式保证了加工和装调质量,主要配套件选用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尤其是与德国曼公司合作以来,通过对曼发动机制造技术的消化吸收,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重汽发动机质量水准。
济南动力部自2009年起全面推进精益生产方式,以“创建精益文化、打造精益企业”为目标,实现了从精益生产到精益管理的转变,将精益改善和六西格玛管理有机结合,生产管理流程、过程质量控制不断得到优化和改善,设备工序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有效地保障了产品一致性,为制造优良的产品品质提供了坚实保证。整洁流畅的生产现场、严格有序的管理、良好的精神风貌已成为集团公司和省市企业形象展示的一个窗口。
二、CIO个人简介
姜琦,1993年7月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目前在读山东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全日制)。1993年进入中国重汽工作,2006年至中国重汽济南动力部,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
中国重汽济南动力部CIO 姜琦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本人长期从事于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工作,2014年3月,本人主创的《基于卓越绩效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与运作》荣获第27届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四、近2年在企业主要推进的信息化项目
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集团确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国重汽济南动力部承担中德双方合作开发的卡车项目中关键部件—曼D20/D26发动机的生产。在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与装配线、建设MAN新工厂的同时,动力部领导提出“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打造世界级工厂”的要求。
为此,2012年,姜琦带领济南动力部信息化建设团队,从发动机缸体、缸盖的加工到整机装配全生产过程分别入手,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实施发动机MES系统,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一)系统的应用
1、机加工生产管理
针对发动机机加工生产线生产工序多、技术精度要求高的特点,济南动力部实施机加工生产线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融合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二维扫描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于一体,对发动机机加工生产线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及监控,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详实、及时的生产信息、设备运行信息及工件追溯功能,使企业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清清楚楚,实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事故。
2、整机生产管理
发动机装配属典型的离散制造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计划层、执行层与设备层间的集成应用。同时通过物联技术,将车间中的人、机、料、设备等资源组成制造资源网络,进行了全业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范围包括工艺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通过信息化技术构筑起集成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每项业务平台的构建其基于的业务流程都以卓越绩效管理的标准进行再造和评价,使信息化体系能够与先进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相适应,企业能灵活应对多变的生产订单;管理复杂的产品和工艺;实时监控生产现场;改善品质管理的效果;得到完整准确的制造数据;进行完善的成本核算。
(二)经济效益
1、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应用使设备运行效率提高5%,年产量增加5000台。原来设备OEE约75%,通过系统实时反馈,及时采取措施,设备运行效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现在80%。生产线年设计产量10万台,提高5%,年提高5000台,每台按照500元利润,年增加利润250万。
生产效率提高3%,年产量增加3000台。原ME为87%,通过系统实时监控,生产运行效率由原来的87%提高到现在90%。生产线年设计产量10万台,提高3%,年提高3000台,每台按照500元利润,年增加利润150万。
生产质量,年产量增加1000台。原来由于工件上错工序导致工件加工报废,每年约1000台,现在已经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每台按照500元利润,年增加利润100万。
2、装配过程的系统应用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
(三)非经济方面的成效
1、机加工监控技术的应用变被动维护为主动预防,减少非计划停机,节约设备故障造成产品加工中断造成的时间、人力浪费及设备维护成本。提供产品追溯功能,操作人员操作更精心,减少废品、次品。对操作人员考核更合理,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2、装配过程的系统应用实现了生产计划柔性排产,使企业从容应对插单、撤销、变更等生产异常状况,提高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RFID、条码等先进的物联技术,打破原有的管理黑箱,使得生产变得透明,并且成功的避免了恶意索赔、积压库存的问题,给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总之,基于计算机监控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动机MES系统形成了一个集成的信息化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等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生产、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使管理理念、体系、流程、工具/方法/手段得到显著提升,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五、个人信息化工作中的体会或观点
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趋势,企业IT的未来发展方向,说到底,其实也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姜琦认为,对于制造业来讲,这种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企业管理,如前所述,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信息化已经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基础,济南动力部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姜琦认为,信息化的水平本身将成为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信息化管理程度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信息化是企业管理者管理思想-但不一定是最好的管理思想-的忠实实现者。未来信息化将会以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的管理建设成为企业管理的主导者,以此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变化,引导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建立从决策、供应到企业内部各部门再到用户的信息集成,因此可以说信息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体现在智能制造,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面对多变的市场,如何有效地配置和组织资源,提高产品制造能力, 缩短产品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确保交货准确及时,提高企业信誉和综合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
智能制造技术将是现代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促进产品更新、生产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围绕智能制造,姜琦认为信息化又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全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这种数字化与智能化主要应用于产品设计、产品加工与产品管理三方面,产品设计方面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将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成功率,产品加工过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形成柔性制造单元与数字化车间,使生产系统的柔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向智能化生产系统发展。
关于物联网技术的落地,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了多年,但姜琦认为在大多数的制造业目前还是初级阶段甚至有的还只是个概念,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终究会真正落地开花结果,体现在产品从设计到最终用户全过程的应用,这也会极大地提升企业对产品的管控,对用户体验的及时反应,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