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在协调平衡中稳步发展

2004-12-20黄培

3523

   

在协调平衡中稳步发展

——e-works独家专访江淮汽车信息中心主任 李世杭

    时间:11月12日
    人物:江淮汽车集团信息中心主任 李世杭
    记者:e-works副主编韩涛
   
    人物素描:
   
    李世杭,高级工程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汽车制造技术及企业技术管理、发展规划及投资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曾任江淮汽车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副主任。现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规划部部长,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参与和主持完成本企业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国家863-CIMS示范工程、安徽省制造业重大专项、ERP等重要项目的实施。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优秀CIO。

    e-works:请问李主任,您作为江淮汽车集团的规划部部长,如何看待当前的汽车产业发展?
    李世杭: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确实很激烈,在经历了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后,今年的增幅有所下降。对于江淮来讲,已经连续14年处于增长阶段,平均增幅达到了50%。2004年是一个丰收年,截止第三季度末,江淮的总产量增幅接近50%,销售收入增加了53%,利润增长了70%。2004年全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位居国内汽车行业前列。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产业竞争加剧是必然的过程。江淮汽车已经根据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制定了很多的应对措施。江淮集团强调企业协调平衡的发展,从研发、管理、生产、质量、服务包括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内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各个方面必须保持协调、平衡的发展,才能应对各方面的市场变化。
    目前,江淮集团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并制定了很多的内容和措施。当前中国的很大一部分企业还是粗放式管理,江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江淮集团的人均产车量及主要经济指标较高,但是从发展的角度上讲,江淮汽车还是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近一步的挖掘,包括研发、工艺、生产计划、销售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有很多方面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江淮汽车已经认识到企业必须持续改善,深入挖掘企业潜力,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企业改善是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平衡,不用信息化可以达到基本的要求,但是企业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就必须有信息化基础作为支撑。
   
    e-works:请问李主任,您刚才也提到了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基础,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江淮汽车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李世杭:江淮汽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的比较早,1995年,开始推广“甩图版工程”,现在已经全面应用三维CAD,技术系统已经全面应用C3P(CAD/CAPP/CAE/PDM)。1997年,江淮承担了两项省科委的省级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汽车关键零部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MRPⅡ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1999年,实施了国家863-CIMS工程,算是江淮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2001年年底,在江淮集团的商务车公司启动了ERP项目,历时不到一年成功上线,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2004年又在两个分公司实施了ERP。
    江淮汽车的信息化建设是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改进,所有的项目都是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论证,项目总投入都不是太大,总的来说没有走过什么弯路。江淮汽车的信息化基础和企业认识在这几年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为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以后将全面深化应用ERP技术,同时将向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拓展。
   
    e-works:您作为江淮汽车集团的规划部部长,同时也是信息中心主任,您如何看待这两个身份的关系。
    李世杭:组织机构的扁平化有利于提高效率,因此在江淮有些岗位人员身兼不同的职务。本人同时担任这两个职务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两个职务所涵盖的工作彼此间有很大的帮助。集团规划部对集团公司发展规划的理解比较清楚,从集团发展规划的角度上从事信息化的规划和项目建设可以使信息化更贴近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信息化应该站在战略层次上,信息化建设与集团公司的发展要相适应,这样信息化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相应的作用。而思考集团发展规划的问题时,用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在制定规划时站的高些,眼界更开阔。当然缺点就是两个职务都不能100%的投入精力去做。
    江淮的信息化发展,不仅仅是解决企业当前的问题,所有的项目不论CAD还是ERP项目,都应考虑到企业今后的发展。MRPII当时在江淮应用的很好,再支持几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为了适应企业以后发展,就必须推动ERP项目的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踏踏实实的一步步的走,目前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已经十分清楚,也比较完善了,软件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把前景描绘的非常好,关键是企业能否用上,能否通过系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这是最重要的。
   
    e-works:江淮的信息化建设涵盖的范围很广,而且也走了很长的历程,您是否碰到过一些问题或障碍,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李世杭:任何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总是会碰到问题的,这不可避免。ERP是管理软件,不论再强大的系统在企业实施中都会碰到问题,需要软件流程与企业管理进行对号。当然大部分问题都是有公式可以套的,有些问题没有现成的公式能够实现,就需要企业自己去推导公式,自己去解决。
    2003年在瑞风商务车公司实施ERP项目就特别难,即便只有商务车分公司这一个实施对象,没有涉及到其他的车型和公司,压力依然很大。项目实施的10个月感觉一直如履薄冰,每天都有可能会随时崩溃。ERP项目实施期间,SARS影响了几个月,BANN被并购,前后也影响了几个月,但是项目还是要进行,期间不断得和软件公司和实施顾问进行沟通。做到现在的绝大部分信息系统基本达到了目标。去年是商务车实施ERP成功上线,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今年成立的两个新车也实施ERP。由于有了以前项目的技术基础,这次的项目以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为主,软件公司进行协助。
    企业实施项目中所碰到问题,归根到底是企业管理水平和执行力的问题。如果企业的管理比较到位,各方面的认识一致,尤其是企业从上到下对信息化的效益和好处都比较认同,问题就比较好解决。由于新的系统管理模式对以前的企业管理习惯进行了改变,在项目推行中肯定会碰到阻力。江淮在提高管理和认识的同时强调执行力,一旦认定了就必须去做。江淮高层对信息化建设是从战略高度上去认识的,什么时候上项目的时机把握的比较好。尽管企业里面也有不同意见,很多人说“MRPII用的好好的,为什么花钱去上ERP?”,但是一旦企业高层认识到其意义和目的,就会在企业内统一意见,去完成目标。
    江淮汽车的信息化建设搞的比较谨慎,每个项目都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要求逐步展开,通过前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各个部门带来了实实在在好处,现在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积极性都很高,不仅是用好已有的系统,而且已经开始学会提需求了,部门主管和业务人员经常审视自己部门的工作中需要那些信息化手段来解决,并主动提出需求。
   
    e-works:您刚才也提到了信息化项目的目标,那么江淮集团对自己实施信息化的目标是如何设定的。
    李世杭:企业的信息化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切合实际,目标过低比较容易实现,但是部具挑战性,对企业的帮助也不大;目标设定的高挑战性会比较高,压力也会比较大。江淮ERP项目的目标是董事长亲自定的,只有两条标准:1、把ERP项目做成管理项目,不仅仅是一个软件项目,而是一个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管理项目。2、要么不作,要做就做到行业最好。这样的目标很有挑战性,因此我们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江淮把ERP当作一个企业管理项目来进行的,就不仅仅是信息部门的事情,是企业里每个部门自己的事情,是所以企业中上下都比较重视,也就有利于项目的成功。目前江淮的大部分信息化项目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e-works:江淮汽车信息化建设了这么多年,已经有了很多的系统,那系统间的集成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是否考虑IT方面的服务外包?
    李世杭: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谈应用集成方面,95期间国家863CIMS领域,已经十分强调系统集成,那时候江淮就已经实现了局部集成。在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对信息集成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信息集成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
    江淮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是采用了一定的第三方咨询。但是目前其他的IT服务还没有外包,但正在考虑一定的外包服务。纯技术的服务可以考虑外包,非核心的服务也是考虑可以外包出去,核心业务是不能外包的。原因是外人很难在短期内深入认识企业内部的需求和问题,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沟通,完全外包出去是不切实际的。江淮也拥有一支优秀的IT技术队伍,这也是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成功推进的重要因素。
   
    e-works:江淮汽车作为主机厂处在供应链的上游,您是如何看待供应链的?
    李世杭:供应链是主机厂将生产中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供应商。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的库存达到统一,双方要把计划、库存都要做到透明精确,就可以从整体上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是可以过信息化来实现,比如发动机公司就相当于一个车间,通过生产计划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最近江淮与宝钢共同实施了一个钢材的供应链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前钢厂供应是卷料,自己切,材料利用率不高,供货有时候也不及时。目前同宝钢和合作建立供应链系统,由钢厂直接提供与各种规格的定尺料,拿来就可以上线生产。两方面的计划和库存都是很透明,可以查询到双方的库存,生产计划,保证供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降低两家的库存。同宝钢建立的供应链系统,效率提高了很多,材料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很多,成本也降了很多。
    现在一些IT厂商将供应链的概念炒的有些过头,通过供应链管系统到一级供应商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有些厂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不仅管到一级供应商还有2、3级供应商,太理想化,至少目前不现实。
   
    e-works:刚才在邀请您接受采访时,您坚持把那个演讲听完,您对这次峰会有何看法?
    李世杭:这次峰会搞的非常不错,涉及了企业产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解决的许多的问题,演讲的专家和厂商也都对汽车行业有很深的了解,分析了汽车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信息化道路不断的延伸,不断的在改进,汽车行业需要把自己碰到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来进行解决,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仍然需要不断的了解和学习,这样的交流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这样的会议时间还是太短了,我将在会上谈一些个人看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多交流。
   
    e-works: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从您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希望以后还能与您进行更多的交流。非常感谢!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