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20年度中国制造业优秀CIO”参评材料。本次将评选出在企业成功规划和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带领各方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制造业企业的优秀CIO。
一、企业简介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润三九”)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服务。
2000年3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0999),2008年正式进入华润集团。上市以来,公司多次获评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金牛百强”企业。截止目前,华润三九被纳入深证成份指数、中证500、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富时罗素(FTSE Russell)。
价值观及使命愿景:华润三九在"关爱大众健康,共创美好生活"使命的引领下,坚守“诚实守信,业绩导向,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价值观,践行“厚德诚朴、匠心做药”质量理念,履行社会责任,追求卓越绩效。
二、CIO个人简介
包彦宇,2018年开始负责华润三九智能制造工作,2020年公司成立深蓝(智能制造)实验室,任执行主任。

图1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深蓝(智能制造)实验室执行主任 包彦宇
三、个人信息化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
1994年,进入深圳南方药厂(华润三九前身),历任:采购经理、仓储主管,计划主管,采购管理高级经理,物控高级经理,智能制造高级工程师,深蓝实验室执行主任;
2000年,建设华润三九金蝶K3系统(仓储物流);
2007年,华润三九观澜基地自动化立体仓库及WMS系统;
2017年,华润三九观澜基地自动化仓库改造及专业WMS系统(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2018年至今,统筹3个工信部课题项目,1个科技部课题项目;参与和规划了公司固定资产云管理平台(EAM);公司质量追溯系统(联盟链);两个数字化孪生车间;MES、DCS、SCADA、TMS、DMS、PAT、PKS等智能制造各种相关系统。
四、近2年在企业主要推进的信息化或智能制造相关项目
●全产业链的中药智造数字化工厂
华润三九的产品数字化目标是打造一批基于全产业链的中药智造数字化工厂,横跨3大产业,其中GAP种植基地为第一产业,原药材生产加工为第二产业,运输销售为第三产业。
药品是一种特殊产品,药品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华润三九以“打造数字化工厂,持续提升质控水平”的举措,为社会大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医药产品和服务。

图2 基于全产业链的中药智造数字化工厂(横跨3大产业)
华润三九基于对数字化工厂深刻理解,构建了以工艺、装备和信息为重要支持的,业务数据和先进技术双轮驱动下的,与业务发展目标方向高度匹配的数字化价值创造模型,助力中药智造新模式。基于此价值创造模型,从三个维度开展了数字化转型的蓝图规划-信息、工艺和装备,并从人均产能、产能利用率、万元产值能耗等维度定义了可量化的KPI指标。

图3 数字化价值创造模型

图4 推进策略及路线
1.工艺先行
将华润三九乳膏制剂原有生产制造工艺的经验积累与精益生产的思路相结合,从配料方式、质量控制、称量投料、生产节拍等维度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实现生产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图5 生产工艺整体优化
2.装备升级
华润三九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了10家单元的装备升级改造,涵盖7种剂型,开展从提取、制剂、物料输送、包装、仓库等工序自动化装备升级工作,覆盖产品全工序,重点大品种实现工艺参数、物料参数、质量参数100%数据全采集。

图6 装备升级改造
3.信息融合
十三五期间,根据华润三九战略布局,我们在一些单元工厂进行了数字化工厂试点,对数字化工厂进行了整体蓝图规划,涵盖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的自动化、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和透明化、执行决策的智能化等方面。

图7 数字化工厂蓝图规划
通过上述的推进策略及路线,最终在工业数据方面的应用是打造华润三九中药产品数学模型管理平台,推进华润三九中药工业大数据治理及产品数字化体系建设研究,打造国内领先的中药工业数据中台,为华润三九中药产业研发、生产、临床提供创新支撑,实现中药产品数字化转型,实现科学引领和品牌提升。

图8 华润三九中药产品数学模型管理平台

图9 产品数字化的技术逻辑架构
为了实现产品数字化,我们制定了以下步骤:
首先要进行数据甄别,确定哪些参数才是关键的,有价值的,比如:物料属性参数、工艺参数、质量属性参数等。
第二步是数据收集,采用DCS、PAT、SCADA等技术与系统,实现分散设备与独立系统的数据集成管理。
然后对数据进行多变量、多数据源整合,抽取和清洗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形成自学习、预测、判断的智能决策系统。
最后应用于产品智能场景,形成负反馈机制,持续提升管控水平。
实施效果:
流程层面:业务流程信息化系统整合,强化过程可控性及透明度;操作层面:自动化升级及生产模式优化,规避生产过程质量风险;工艺层面:生产质量大数据采集为工艺质量优化提供数据支撑;过程控制:生产在线监测及软硬件融合,生产超标预警自动控制。
1.工艺质量提升
引入PAT技术,基于近红外光谱仪实现膏体含量在线检测;通过SCADA数据分析进行含量数据比对及生产过程工艺趋势监控,生成工艺指纹图谱,监督生产全过程,降低质量风险,指引质量优化。
2.硬件升级(部分)
采用机器人、智能传感器、视觉检测、可编程控制器、人机协同等先进技术,实现投料、制膏、灌装、装盒、装箱、贴标、码垛、入库等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生产,大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为差错。
3.系统集成—横向集成

图10 横向集成
4.系统集成—纵向集成

图11 纵向集成
5.大数据挖掘与可视化

图12 大数据挖掘与可视化
6.环境管控提升
环境管控借助自动化、数字化手段,实现房间温湿度、压差监测与自动控制,温湿度数据存档与历史数据AI建模分析,实现车间生产环境的在线控制与节能智能调配。

图13 环境管控
7.设备管理优化
在现有IOT关键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设备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解决现有的业务痛点,产生较大的业务价值。并且通过对车间/产线故障原因和故障现象的数据收集,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性保养和预测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8.业务集成优化(部分)
通过SCADA、MES系统的的纵向系统集成,实现生产过程数据自动填报到批记录,同时实现三期信息同步下发到电子监管码任务,消除系统间信息不对称。
有了这些基础数据据后,就可以自动统计八大工时,并做到实时推送。领导在办公室都能看到现场生产情况,当然手机APP主要功能还是报警的推送,及时了解现场异常信息,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
9.生产运营模式创新
通过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改变原来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物料网技术实现穿透管理,对生产状况实时掌握,快速响应,并通过生产大数据累积、分析,不断改善生产运营水平,形成新型生产运营管控能力。
10.可视化的中控展厅

图14 观澜基地中控厅
“观澜基地中控厅”创新点:
1、集控制和展示于一体,装修简洁,充满科技、时尚感,参观效果好;
2、引入动画互动墙,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宣传公司产品及工艺,深化参观体验感;
3、定制操控台、嵌入式大屏安装、超窄边框显示器及隐藏式机房,使工业产品与装修风格有机融合。
五、个人在智能制造工作中的体会或观点
智能制造为传统业务赋能、员工赋能、组织赋能,但是所有的需求都是业务需求;
智能制造工作是指传统业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
统筹协调是工作的重心,创新发展是价值。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