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定调了今年的重点工作方向。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制造业、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的重点内容。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定调了今年的重点工作方向。报告中,一系列关于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以及智能制造等的重要部署,干货满满,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制造业、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的重点内容。
2025《政府工作报告》热点关键词
2024年工作回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在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具体表现在:
经济规模稳步扩大。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
产业升级取得新进展。过去一年,我国大力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制造业投资增长9.2%;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商业航天、北斗应用、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共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合作不断扩容升级。
2025年重点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需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报告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报告同时提出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三大具体工作任务。
(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
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二)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
(三)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在促创新、扩消费、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