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解锁精益制造密码,探索日本制造卓越之道

2025-08-08e-works 孙亚婷

39阅
2025年仲夏时节,由e-works数字化企业网组织的“2025第十届日本精益制造考察”,如同一把掌控工业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一支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精英团队,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制造哲学对话。
       8天时间,在黄培博士的带领下,从东京湾的“钢铁丛林”到名古屋的“小而美”,从“三现主义"到"Quality First",考察团参访了全球气动领军企业SMC、高效率加工技术领导者牧野机床、流程工业自动化龙头企业横河电机、汽车试制领域行业标杆浅野株式会社、小而美的精益生产典范Suzaki、全球著名EDA软件厂商Zuken、日本知名企业管理软件与服务企业毕恩吉,聆听了日本能率协会举办的精益生产实践与精益数字化转型的专题讲座。此外,考察团还前往岐阜航空宇航博物馆探索日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持续创新、山崎马扎克机床博物馆了解机床行业先进变革和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溯源丰田“研究与创新精神”。

       日本地处太平洋西侧,岛屿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使得“厉行节俭”与“杜绝浪费”的思想世代根植于日本人的基因。在这里,"浪费"是最深重的罪过,"改善"是永恒的信仰,而"匠心"早已超越了技术范畴,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e-works考察团在JMAC总部合影
e-works考察团在JMAC总部合影

视精益为文化基因,注重持续改善

       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根植于其独特的组织文化土壤。日本企业通过"改善"(Kaizen)机制将精益思维逐渐转化为组织基因。正如JMAC西冈英树先生所述:全员参与的持续改进不仅是方法论,更是形成集体智慧的价值共识。这种共识在横河电机甲府工厂的实践更为具象化——1981年引入的NYPS活动(New Yokogawa Production System),以丰田生产方式为蓝本,强化了以人为核心、排除浪费的NPS(New Production Skill)思想,其"YOKOGAWA的制造没有终点"的宣言,本质上就是对改善文化的制度化表达。
 
横河电机NPS改善示例图
横河电机NPS改善示例图

       更具启示意义的是,Sunzaki在不依赖大规模自动化设备投入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精益改善,保证生产的高效运转,实现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的高效交付。而毕恩吉则构建了专门针对制造业供应链领域的产品mcframe,能够精准捕捉生产现场四大浪费(过度生产浪费/运输浪费/库存浪费/不良品浪费)。
 
e-works考察团在毕恩吉公司总部交流
e-works考察团在毕恩吉公司总部交流

坚持长期主义,深耕细作

       日本企业普遍奉行长期主义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在特定专业领域进行深耕细作。无论是SMC、牧野机床、横河电机等制造业翘楚,抑或是Zuken、毕恩吉等软件公司,乃至JMAC这类咨询机构,均体现出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各自细分市场的坚韧与定力。它们在专业范畴内追求纵向拓展,矢志将产品与服务臻于至善,凭借日积月累的深厚底蕴,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优势壁垒。

       例如,SMC专注于气动控制领域,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保持了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牧野机床持续88年专注于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研发、制造与服务,成为全球高端铣床和加工中心的领导厂商;横河电机更是有百年历史,从最初的电气仪表制造起步,现已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标杆企业;Zuken专注于EDA领域,是这个行业唯一一家专门从事PCB/MCM/Hybrid和IC封装设计软件开发、销售和提供支持服务的著名厂商;毕恩吉持续专注于以生产现场管理为核心管理软件研发与实施服务;JMAC自194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全球企业经营改革和人才培养等咨询服务,至今已服务了全球60多个国家的企业。
 
Zuken软件产品一览图
Zuken软件产品一览图

持续的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

       日本工业的卓越成就,源于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与持续投入。他们不仅在技术研发上进行持续投入,更将创新理念融入到生产管理、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等各个方面,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

       牧野机床在其发展过程中创下了很多“第一”,如开发出日本第一台数控立式铣床、日本第一台数控加工中心、第一台带有刀塔式自动换刀装置的加工中心……通过不断突破和探索,牧野机床不仅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也为全球机床行业树立了标杆;横河电机于1975年研制出具有重要意义的集散型控制系统(DCS),而今,其DCS产品-CENTUM系列已经迈入第十代;Zuken通过40余年专业深耕,已构建起覆盖EDA设计、电气线缆设计及电子、电气领域工程数据管理的完整技术矩阵;浅野公司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极强的工艺、制造、组装以及车身新材料方面的研发能力,不断提供超越客户期待的产品和服务,使其能获得本田等车企的长期订单。
 
牧野机床1972年为客户提供柔性生产线
牧野机床1972年为客户提供柔性生产线
 
浅野公司使用调温模具的深冲压成型品(来源:浅野株式会社)
浅野公司使用调温模具的深冲压成型品(来源:浅野株式会社)

追求工匠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日本企业深谙“造物”(Monozukui)之道,追求制造工艺的极致。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精密仪器或高端制造业中,更渗透于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细节把控。从材质选择、结构设计到每一道工序的打磨,当大多数企业追逐效率与规模时,坚守造物之道的匠人们却将时间倾注在肉眼难以察觉的微米级误差修正上。

       以牧野机床为例,为了打造出高精度的机床,牧野机床对生产环境近乎偏执:机加工和装配车间都实现了恒温恒湿,温度被精确锁定在23±1度,甚至装配车间精确到±0.4度,这一切都通过实时传感系统精密调控。选址富士山,不仅因为那里海拔高、气温低、湿度适宜,更因为那坚固的花岗岩地基能提供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在工艺层面,牧野巧妙融合了自动化与匠心:既利用自动化设备完成部分刮研工序,又保留了高级工匠手工刮研的关键环节,正是这种对科技的运用和对匠心的坚守,最终成就了亚微米级别的机床精度。

       横河电机研制出的硅谐振差压/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硅谐振梁的共振频率变化来精确测量压力或差压,其测量精度可达±0.04%,长期稳定性更可维持在0.01%,展现出极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绿色与可持续,践行企业的责任与承诺

       在当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与可持续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议题。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经济责任,更需承担起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通过采用环保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等措施,企业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SMC作为行业领军者,始终将二氧化碳的减排作为最重要的课题,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环节均在考虑绿色节能。设计阶段通过更紧凑、更轻量的产品,降低原材料的使用;制造阶段缩短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时间;使用阶段减少产品本身在使用时的能源消耗。例如,对于占空压机耗能比重最大的吹气能耗,使用强力气枪,高峰值压力可以提升至原来标准产品的3倍以上,但大幅削减了空气消耗量和作业时间,从而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7%。
 
SMC节能产品—强力喷枪
SMC节能产品—强力喷枪

       横河电机始终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甲府工厂凭借"利用IT实现生产线零能源浪费"的创新实践,曾荣获日本经济产业大臣颁发的绿色IT奖。例如,通过工艺革新(如钻孔加工替小径深孔加工和放电加工)与工业机器人应用,工厂在产能提升的同时,实现生产面积缩减50%、用电量降低25%、废液减少95%的显著成效。

管理做到极致,中小企业亦能活力永续

       精益求精的管理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更能帮助企业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增强抗风险能力。通过精细化流程控制、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以及持续改进的文化,中小企业可以突破规模限制,在动态变化的市场中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

       在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艰难时期,Suzaki公司面临破产的危机。然而,在时任董事长鷲崎幹夫先生的领导下,公司实施了丰田TPS,建立了高效的生产流程,坚持不懈地努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并不断进行改进,得益于这些努力,公司最终扭转了颓势,成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e-works考察团在Suzaki交流
e-works考察团在Suzaki交流

       面对近年来面对汽车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浅野公司引入了阿米巴经营模式,充分信任每个员工,将经营状况“透明化”,让全体人员参与经营,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管理“,成功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向成长。

后记

       当考察团成员踏上归程,满载而归的不仅是见闻与笔记,更是一次思维的蜕变。日本制造业的卓越之道,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或流程模仿,而是一种融汇了东方哲学与工业文明的系统性智慧。

       从"三现主义"到"Quality First",从Kaizen改善到"造物精神",这些理念本质上构成了日本制造业的"操作系统"——它们不是冰冷的管理工具,而是植根于文化基因的价值选择。正如横河电机"制造没有终点"的宣言所揭示的,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对"持续改进"的信仰,而非短期利益的追逐。

       本次考察最终留给团员们的思考是:当我们谈论精益时,究竟在谈论什么?或许答案就藏在牧野机床±0.4度的恒温车间里,在浅野公司的阿米巴模式中,在SMC削减87%碳排放的气枪设计上——那是一种将"追求完美"刻入组织DNA的能力,更是一种在效率与匠心、利润与责任之间保持平衡的艺术。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读者评论 (0)
请您登录/注册后再评论